珠海新聞網(wǎng)訊(通訊員 黃洲承 蔡嘉虹 董煒晨 湯敏 梁瑞雪)12月3日下午,珠海文化大講堂第286講在珠海市圖書館如期舉行。主講嘉賓9499www威尼斯古籍與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9499www威尼斯9499www威尼斯文學院教授、教學科研委員會主任羅超教授為珠海市民帶來了一場題為《儒學倫理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——漫談中國的人心》的精彩講座。
開場的時候,羅教授就簡述了講座的思路:從中國人的人生信條、自我意識、善良天性、待人之道、中國文化心理的歷史局限與潛在普適價值等幾個方面展開,討論儒學在各個方面對現(xiàn)當代中國人的影響。
羅教授認為,中國傳統(tǒng)主體文化——儒家倫理對于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文化心理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,中國的人心就是被傳統(tǒng)文化這雙無形的手所塑造的。與西方“豐裕經(jīng)濟”不同,中國文化是發(fā)生在“匱乏經(jīng)濟”基礎上的,我們核心價值是“知足自限”,他們是“無厭求得”。因此,中華民族有著勤勞頑強的民族性格。中華文明的母體是氏族血親的宗法社會,大家庭對于我們中國人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命運共同體??偠灾袊幕侵厣奈幕?,所以《易經(jīng).系辭》講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追求現(xiàn)世的幸福生活是我們中國人的終極愿望?!吧谒?,長于斯?!惫识扒趦€持家”、“家庭幸?!笔侵袊说娜松艞l。
接著,羅教授闡述了中國人的自我認識。“仁”這個中國人獨特的自我稱謂,就類似于大家族的人倫角色。孔子儒家眼里的“仁”,就是各種家族血親關系的總和及其相應的人倫情感。人倫有遠近親疏的差等,“仁愛”這種家族情感也有差等。中國群體人格稱為“倫人”,它以家族本位這種血緣性群體作為生存方式,具有差序格局。其特征一是人有差等?!皞惾恕边@種建立在差序格局基礎之上的自我確認,它的文明早熟性主要表現(xiàn)在缺少平等人格的意識。其特征二是自我為中心。根據(jù)與自己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,確立長幼尊卑的等級秩序。
羅教授說:“在孔子的'仁學'里,'孝悌'是道德情感的起點,是人心良善的根苗。”孔子認為世可救、天可補的根源,就是因為他相信人有這種血緣親情的善良天性。接著,教授舉了《紅樓夢》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例子,說明孔子對于人的善良天性充滿了信任,只是習染所致,人的善良天性被污染了??鬃訉τ趧e人的仁心,表現(xiàn)在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愛。孔子尤其把“孝”看作仁愛之心的根苗。孝,先是“孝敬”,其次是“孝順”。家族親情的“仁愛”發(fā)端于自然情感,它是與生俱來的、人人都有的共同人性,因此中國人是有情有義的民族。孔子的“仁”學,在于修己治心,而修己便涉及待己與待人,因此仁愛本于忠恕之道而來?!凹核挥?,勿施于人”這種推己及人的愛,是由父子兄弟的家族角色意識,即孝悌衍生而來的一種社會倫理意識,它的特點就是換位思考,推原本心。
羅教授談到,中國傳統(tǒng)價值體系也具有結構性的歷史局限,但中國主流價值觀體現(xiàn)了一種群體人道原則,它的進步性是擺脫了神道原則,把作為“類”存在的人提升到與天地相參的“三才”的地位,便有樸素人道原則的傾向。人類文明的價值追求,建立在人類之愛的基礎之上,這種“大愛”既有對人類群體的愛,也有對個體生命的愛,它是由個體之愛升華為群體之愛,兩者構成了生命共同體。
【人物介紹】
羅超,9499www威尼斯古籍與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9499www威尼斯9499www威尼斯文學院教授、教學科研委員會主任。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與文獻、中國古代文論、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。主要科研成果有《馬列主義文化觀暨八十年代文化討論論點摘編》、《文史英華·文論卷》、《全元文》、《二十四史全釋》?,F(xiàn)獨立承擔的《元代詩話集成》為高校古委會資助項目;主持的《儒藏精華》金元集部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。
原文鏈接:http://www.hizh.cn/hdkb/376854.jhtml